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学公共必修课复习题库

2024-07-26 来源:车融汽车网


心理学公共必修课复习题库

(说明:标有红色的题目可作为一般性的知识了解) 一、填空题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79年。

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观察法。 4、注意的特点主要有指向性、集中性。

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失律性失眠。

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视、听知觉。 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400—750毫微米。

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选择性。

1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一 分钟之内。

1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中等智力水平。

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动机。

14、皮肤觉通常包括触压觉、痛觉、温度觉 。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胆汁质气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理智特征。

17、美感属于 情感。

18、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有感觉、知觉。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20、青少年期一般指12—18岁。 21、想象的基本特征有形象性、创造性。

2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23、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测验法。

1

24、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随意后注意。 25、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2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27、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2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29、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间接性。

30、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聚合思维。

31、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

3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33、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多血质。 34、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35、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从众。

36、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投射。 37、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升华。

38、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9、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0、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 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4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4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随意注意。 4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4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适应现象。 45、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倒摄干扰。

4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组块。 47、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所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

48、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减少。

2

4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来的。

50、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回避失败的倾向。

5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52、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5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否认。 54、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补偿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5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成熟。

56、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57、一般认为,动机具有 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

58、在知觉我们熟知的对象时,尽管条件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映象却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5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60.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思维。

61、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62、“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 63、强、平衡而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 活泼型。

64、“进退维谷”是回避—回避冲突类型。 65、颜色混合的规律有 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66、颜色的三种属性为:明度、色调、饱和度。

67、听觉的适宜刺激是振动频率为16-20000周/秒(赫)的声波。

68、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典型的类型。 69、“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条件反射的表现形式。

70、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深度线索。

71、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这种现象是自主运动。

72、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联觉。 73、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是运动知觉。

3

74、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叫做记忆。

75、由声波的频率,即每秒振动次数决定的声音属性是音高。

76、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7、伴随情绪反应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称之为生理唤醒。

78、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自我实现的需要。

79、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8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1、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意志品质是自制力,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坚韧性。

82、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8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是心境。 8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马斯洛。

85、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定势。 86、工作记忆也称 短时记忆。

87、个性具有三个特征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 88、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89、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称之为正迁移,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称之为原型启发。

90、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91、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常见的联想,除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外,还有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92、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除了兴奋型、抑制型外,还有活泼型,还有安静型。

93、智商IQ是智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相对值,表示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之比。

9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速率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95、触景生情所引起的浮想联翩,睡眠中的梦境均属于无意想象。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幻想。

96、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具有三种基本特征:即强度、平衡和灵活性。 97、气质不决定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

4

98、我们把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桑代克和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99、无意想象最极端的形式是梦。

100、就记忆的材料而言,遗忘最慢的是熟练的动作,遗忘最快的是无意义的材料。 101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 102.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是催眠 。

103.根据卡特尔的理论,晶体智力 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

104.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 复述 。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 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5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0、(A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B)。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舌

1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B)。 A、阈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

1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6

1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 A、感觉 B、注意 C、记忆D、思维

1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D)。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C)。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1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B)。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 )。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B、动机 C、兴趣D、理想

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2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2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D、霍兰德 2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28、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7

29、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30、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D)和检验假设。 A.推理想象 B.概括过程 C.证明和实验D.提出假设

3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4、(C)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3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6、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 B、加涅 C、奥苏贝尔D、奥斯本

37、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3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4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8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2、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4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4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4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4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A、归因B、印象 C、自我认知D、态度

4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

4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

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50、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

9

51、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

5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

5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

54、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C)。 A、越强越好B、中等强度C、弱动机D、较强动机 55、下面的心理表现不属于气质范畴的是(B)。 A、活泼好动B、正直勤奋C、精力充沛D、沉默寡言 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B)。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 57、感觉适应和对比现象是发生在(A)。

A、同一感觉中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C、几种感觉综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

58、(A)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59、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C)。 A、注意范围大B、注意转移好C、注意分配好D、注意稳定性好

60、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D)。

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C、增加保持时间D、扩大记忆容量

61. 智力商数反映学生哪一方面的智力差异?( D )

A.性别差异 B.表现早晚差异 C.类型差异 D.发展水平差异

62.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表明意志行动中的哪种冲突? (A)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3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表明了人格的( D)。 A. 独特性 B. 统合性 C. 复杂性 D. 稳定性

10

64.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 (A)。 A.分散 B.转移 C.动摇 D.起伏

65.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 66.诚恳与虚伪、勤劳与懒惰、自信与自卑是( D)。 A. 气质 B. 兴趣 C. 能力 D. 性格

67. 当人们面临新问题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A) 。 A. 直觉思维 B. 分析思维 C. 发散思维 D. 聚合思维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0、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1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1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15、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1

16、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17、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18、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19、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20、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21、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22、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23、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24、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25、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26、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27、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28、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29、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30、在心理学中的个性与人格是同一概念。√

31、儿童统觉测验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

3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33、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34、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35、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36、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37、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38、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9、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40、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41、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42、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43、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44、传统的智力理论一般都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45、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七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46、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47、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48、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49、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50、概念和分类是构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51、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52、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53、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54、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主要通过内部语言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55、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56、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57、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58、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59、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60、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61、“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62、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63、“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64、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65、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66、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67、学习的意义是人和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68、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6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13

70、最能体现桑代克联结理论的经典实验是他通过迷笼对狗的实验研究。×

71、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72、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73、根据外部表情来识别和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时,首先依赖于认知者的年龄√ 74、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75、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76、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77、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78、穿着、举止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79、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80、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81、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82、模仿说明模仿者对被模仿者的肯定。√ 83、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84、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85、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86、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87、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88、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有“顾问”的意思。√

89、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变动的工作方式。√ 90、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91、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92、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93、自我发展问题是典型的发展性咨询关注的问题。√ 94、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95、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4

96、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97、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98、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

99、心理健康的良好适应标准由于具有主观性,常常会有差异乃至引发争议。× 100、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5、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6、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7、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的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1、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

12、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5、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16、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差异。

15

17、最小可觉差: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18、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19、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一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20、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1、主观轮廓:是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

22、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人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23、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4、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5、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6、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7、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8、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根据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

29、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30、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器官的第一直接印象。

31、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其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储存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保持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32、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33、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34、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35、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36、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16

37、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8、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9、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40、概括:是在头脑串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41、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

42、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43、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44、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5、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合,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46、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绎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47、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及心理操作,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48、启发式方法: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49、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50、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1、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52、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识。

53、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54、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

5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17

56、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57、动机:是指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58、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59、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60、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61、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62、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63、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64、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5、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6、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知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67、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8、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69、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70、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71、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72、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扒出若干人格特性。

73、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74、人格动力系统:最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75、认知方式:也叫认知风格,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18

五、问答题

1、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简述复习的策略

答:第一,及时复习;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第三,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第四,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第五,活动有助于记忆。 3、创造性思维具有哪些特征?

答: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4、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5、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答: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6、什么是原型启发?它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有何作用?举例说明。

答:启发是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使人的认识发生飞跃。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鲁班发明剧子等

7、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答: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8、什么是双眼视差?它在深度知觉的活动中有何作用?

答:由于人的两眼相距6-7厘米,因此两眼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东西的。这样,左眼看到左边的多一点,右眼看到右边的多一点,从而使两眼的视觉稍有不同,这种差异叫做双眼视差。

由于两眼的视觉信息不一致,在经过大脑皮层的融合作用下合而为一,最终才形成对象的立体知觉或距离知觉。

9、试述短时记忆与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及联系?

答:1、各自的定义2、区别:存储的时间,编码的方式,容量;3、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在经过注意过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加工进入长时记忆,在提取信息时是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放在适时记忆这个平台上进行处理。

19

10、什么是需要?它有哪些种类?

答: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1、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

答: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再具体分为。。。。。

1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13、什么是动机?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14、动机的特性和机能有哪些? 答: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

15、动机是如何分类的?

答: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长远的、根据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3、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4、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5、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16、什么是兴趣?是如何分类的?

答: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17、兴趣有哪些品质特性?

答:兴趣的广度;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 18、青少年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答:特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带有直观的、形象的特点,容易受情境左右,同时随着知识增长、眼界开阔、兴趣范围也迅速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他们多半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结果感兴趣。开始对思考问题和智力活动发生兴趣。

培养:启发学习的学习需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19、青少年注意有那些特点?

20

答:从无意占优势逐渐向有意注意占优势过渡,最后形成有意后注意;注意存在个别差异;直接兴趣在注意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探究新厅事物的主动性增强;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0、什么是观察,它有何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一环,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视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观察时教师要加强指导,指导方法。。。。

21、举例说明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客观因素: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关系;对象与背景的相对活动关系;对象与背景的组合关系。

主观因素:短暂的知觉择受个人的需要、兴趣、活动任务和当前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稳定性的知觉则与个人从事的职业、知识、专长等的关系较为密切。 22、观察与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区别在于: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23、注意品质有哪些,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注意的整体性;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理解性;注意的恒常性。。。。 24、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5、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答:分心是与注意相反的心理表现,它是指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超前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表扬(批评)控制。 2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答:(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7、什么是分心?常见的分心有哪几种?

21

答:分心是与注意相反的心理表现,它是指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一是注意的警觉水平的降低;二是经常变换注意的对象;三是注意的滞留;四是把心理活动从当前所应指向与集中的对象上完全离开,并指向或集中于无关的事物或活动上。

28、注意分配依赖的条件?

答: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注意的技巧

2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怎样运用这个规律组织有复习?(什么是遗忘?怎样组织复习才能有将克服遗忘?)

答: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第一,及时复习;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第三,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第四,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第五,活动有助于记忆。 30、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答: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31、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是什么?

答: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定势作用、情感和动机状态、个性。 32、什么是想象?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答: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选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动机的培养;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思维的积极活动;灵感和艰巨的劳动 33、什么是概念?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

答: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运用变式对概念加以说明;突出本质特征,减少或消除非本质特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34、分析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

答:要点:第一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第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第三意志行动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5、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

22

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36、联系实际分析人的意志品质的差异,如何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品质。 答:意志强与弱分别举一例,并稍作分析

培养方法:第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第二、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第三、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第四、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第五、学构的经律对于培养意志有着重大的作用。 37、什么是能力?它与知识有何关系?

答:能力是指从头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区别在于:第一,它们发球不同的范畴。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面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发展。

联系在于: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性。 38、分析能力的个别差异。

答: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在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知觉方面、记忆方面、言语和思维方面,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人才早熟、大器晚成和中年成才。 39、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40、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人脑的活动,也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的。它俩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它与性格相比较,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慢、比较难;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变化容易些,也快些。

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41、性格形成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答: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家庭气氛;亲子关系;第二、学校:同学和教师;第三、社会实践;第四、主观因素

23

42、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答: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

(2)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43、试分析了解人的气质特点及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第一、气质对智力的影响——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 第二、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第三、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44、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面临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增强动机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在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时则动机的最佳水平应低些。

45、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答:人们把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主要归于以下四个因素: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他又按照稳定性和控制点这两个维度,把它们分为稳定的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和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内部的因素(努力、能力)和外部的因素(任务的难度、运气)。如把某一行为结果归因于能力,就是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把某一结果归因于努力,就是归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

46、心理冲突有哪些类型?

答: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47、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其培养。

答:特征: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

培养: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好奇心;2、培养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横向思维;3、发展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4、培养创造个性 48、影响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答:要点。第一、学习态度;第二、学习兴趣;第三、学习迁移;第四、学习情绪;第五、学习动机;第六、学习疲劳和心理卫生。

24

49、性格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荼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学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时间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想象方面,思维方面。 50、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的要求变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因在实际的学习行为中成为真正起作用的动力,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学习动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要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兴趣或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志向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反馈的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合理的组织竞赛;加强归因指导。

六、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回答要点: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④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回答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回答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25

4、 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回答要点:该生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预翔、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5、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回答要点:①从众心理;②消愁心理;③交往心理;④虚荣心理;⑤好奇心理;⑥娱乐消遣心理等等。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回答要点:“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回答要点:(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要求:克服迟缓、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答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要点:(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2)是经过多次强化而形成的。

10、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26

回答要点: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她动作迟缓,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回答要点:此同学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克服其迟缓、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敏、灵活、勇敢等特点。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某些微弱的刺激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该属于那一类?

答案要点:是有意后注意状态,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状态上是无意注意的轻松,目的上象有意注意的明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14、请分析以下现象的原因: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B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C、黄色调产生温暖的感觉,绿色产生清凉的感觉。 答案要点:感觉的相互作用。

15、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答案要点: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16、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答案要点: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程度应该是刚好掌握程度的50﹪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

17、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 。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正确?

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27

18、瓦特由壶盖被开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受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上海铁路医院眼科医生受汽车驾驶盘的启发,研制了人工角膜。以上发明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要点:原型启发

19、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也大胆做起来。 答案要点: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获得的行为。

20、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儿童智力发展慢、智商平均只有53,而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可达到100。分析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 答案要点:环境教育和爱的作用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知觉的恒常性

22、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同一口是井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清凉,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23、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技能学习的迁移性

24、李四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人也机灵,平时成绩不错,可往往遇到关键的考试就发挥失常。因为他一听说要大考就开始紧张,离考试还有一个星期他就开始吃不好睡不香,生怕自己考砸了,结果成绩总是不太理想。请结合案例回答问题:什么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请用该定律解释李四关键考试容易考砸的原因。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帮助象李四一样的学生?

答案要点:(参见教材254页) 论述题:

1、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专业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联系所学专业教学实际,论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4、试述创造性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 5、如何克服不良情绪,培养健康良好的情绪?

6、大学生如何才能有效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